2018年12月04日08:08  来源:厦门日报

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公布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在全国157个单位(15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中,厦门火炬高新区综合排名15,较去年上升5位,连续四年实现争先进位。评价结果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财政科技投入、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提升、国际创新成果产出效率、企业培育等方面表现突出。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第5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排第11位。

综合实力排名的跃升,彰显了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年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的丰硕成果。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持续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双创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力电器、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重点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构筑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高效营商环境;深化产城融合,打造新型智慧园区;发挥对台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主动响应“一带一路”,深化对外合作,提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大力推进“双千亿”工作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双千亿”工作的要求,对照赶超计划的总目标,积极主动谋划扩链、强链、补链项目,提质增效;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年1—10月,厦门火炬高新区集成电路、LED、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均保持19%以上的高速增长,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18.44%的增长。在此带动下,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91.62亿元,占园区工业总营收的84.94%,同比增长20.66%,增速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

实体招商成效显著,为高新区攒足了发展后劲。今年,高新区通过强化制造业总部招商、强化重点区域的驻外招商、加强招商方式方法创新等多措并举大力提升招商,集聚高端资源。1—10月,高新区新增实体经济入区企业344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0家,新增各类入区企业1400家。实体经济实际利用外资21.47亿元,已完成高新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任务的91.22%,实际完成量在全市各区中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高新区大力促进项目投资,促进项目早落地;加快人才房、教育等关键配套建设,构建产城融合的生态体系。

打造“双创”升级版

近日,为更好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使用各类高水平服务,火炬高新区对创新券政策进行修订,出台了《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券实施方法》。

“火炬创新券”只是火炬高新区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双创”升级版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园区综合实力排名的跃升,各类创新要素近年来加速向火炬高新区集聚,激发了内生效应。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3个国家级孵化器和1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及团队数2228家,形成“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培育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一系列“管家式”服务。

高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强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加快引进研发机构,并有效组织和引导企业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在“招才引智”方面,高新区加大对产业紧缺人才、“双百”人才或团队的引进力度,并开展系列人才培训活动,引才育才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