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4日08:06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高企,跑出创新加速度

  3月,福建亮出一份抢眼的创新成绩单——

  来自省科技厅消息,日前,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批复,2020年度福建省(含厦门)上报备案的两批次2989家企业中通过认定2946家,认定数再创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53.4%;通过率达98.7%,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的高通过率。截至目前,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6476家,较上年增长34.6%。

  据统计,福建省国家高企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二,全省近50%的发明专利来自国家高企,高企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高企,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其规模还是衡量一个地区科创活力的重要指标。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吸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今年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

  政策助力 企业发力创新

  “通过高企申报,找准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短板,企业发展动力更足了。”福建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岚波说。

  华泰集团是一家集建筑陶瓷、陶板生产、幕墙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去年,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疫情冲击下,公司一些“硬科技”产品逆势而上成为“爆款”,去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陈岚波表示,华泰持续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去年研发经费同比增长40%,公司实施的生态陶板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生产的TOB陶瓷板产品通过国内陶板行业首个“中国绿色产品”认证。

  “获评高企后,我们对内部的管理要求更高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也促使我们重视创新。”陈岚波说。

  据悉,福建省大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创新。2020年,全省为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299.8亿元,增幅27.35%;为国家高企减免企业所得税55.9亿元、减免增值税43.64亿元。各地还对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奖励。

  量质并举 促进产业提升

  经过多年孕育发展,福建高企也从“星星多月亮少”向“量质并举”转变。

  机场人脸识别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合作客户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机场;针对商用车的主动安全防御产品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累计装车逾40万辆……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行业提供完整的视觉感知方案,在多个细分应用领域位居行业第一,已跻身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梯队企业。

  “瑞为研发人员占比近七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及光学成像控制技术。”该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詹红梅说,瑞为一手抓算法,一手抓落地应用,将技术和场景结合,并快速转化为可落地的产品。

  在福建省,像瑞为这样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企发展迅猛,对产业的提升效应日渐显现。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据最新统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这四大重点领域的国家高企数占全省总数的近八成。”这位负责人介绍,其中,以智能制造和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企数增速最为明显。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安排省科技重大专项,扶持宁德时代、福耀玻璃、龙净环保等省内各行业龙头国家高企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发力培育 构建高企蓄水池

  从过往的发展经验看,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成长性。

  “福建省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鼓励中小微高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通过院地合作、校企联动等方式持续壮大研发力量,逐步成长为专精特新国家高企。”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设立高企培育专项资金,去年新入库备案省级高企1695家,较上年增长47.1%。

  福建省“像扶持企业上市一样地抓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紧扣高企政策宣传、认定和机制建设等关键环节,下好创新资源引进和高企培育两步先手棋,做大做强高企“蓄水池”。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通过实施人才、项目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向企业开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攻坚已然提速。“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双倍增”。(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