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品牌杂志社特约撰稿人 俞 杰
 
一、入明与定居
廖姓入明据现有的资料记载,最早为西晋知名隐士廖棠。他迁徙将乐。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任满后遂定居虔化。闽、粤、赣许多廖姓都尊廖崇德为开基始祖。唐末,廖崇德的第四世孙廖四十一郎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唐贞观四年(630年),泰宁开善九峰山的山寇高海、高澄作乱。原籍湖北江陵的荆州大司马廖轮奉命领兵前往征剿。历经28战拔除贼寇山寨后,廖轮率军班师,留下儿子廖董钊与外甥杨胥马镇守葫芦二泽(今开善乡枫林和洋坑)。廖董钊结庐而居,垦土立业,成为泰宁开善廖姓开基始祖。廖董钊的第20世孙廖永啸有10个儿子,分别迁居福建、江西、广东各地;其中,次子廖谅留居泰宁开善。唐咸亨三年(672年),廖前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判官,后升任建州刺史(建州主官),并举家入闽,经从南平迁将乐县龙池团定居。廖前是将乐龙池廖氏的开基始祖。据明溪胡坊《廖氏族谱》载:廖前的第四世孙廖延宁传至第20代孙廖添宁,迁居明溪胡坊奋发石溪。清初,廖添宁的第七世孙廖祖政由奋发石溪迁明溪瓦口村;廖祖享由奋发石溪迁居明溪胡坊福西村;廖祖春仍居奋发石溪。明溪的另一支廖姓是从宁化治平迁徙明溪雪峰镇城西村的。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廖达郎携家人从江西宁都麻兰寺迁徙入闽,居宁化县济村古背。其裔孙从宁化县济村分徙宁化安乐礤上。北宋时,福州闽侯廖氏迁居尤溪城关小桥头。福建邵武禾坪廖氏迁徙泰宁小北斗。北宋末至南宋初,廖元益从尤溪城关迁居尤溪二十五都(今台溪乡山头村壶山头),为尤溪台溪廖氏开基始祖。如今,台溪廖姓已有1554人,主要分布在象山村、山头村。
南宋时期,宁化廖氏后裔廖铜郎复迁清流县仓盈里童家岭,后又迁居清流廖武坪;其后裔分居清流廖武、廖坊等村。南宋时,廖刚的裔孙廖觐因避战乱,携9个儿子由顺昌交溪迁到永安大源(今曹远镇大源村)定居。廖觐父子定居大源后子孙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廖觐为永安廖氏始祖。廖觐后裔廖演三、廖演四从曹远大源村迁居永安洪田村、长川村;廖演五迁居宁洋县孔党乡(今漳平市双洋镇);廖演六移居永安吉山。廖演四第九世孙廖丙三迁居三元定居。第十三世孙廖仙崇移居永安城关大溪;廖祖清、廖祖茂、廖祖深,廖祖贵迁居永安安砂;廖法传、廖法琳、廖麟孜、廖福牛、廖琳四、廖佛定和廖胜宗7户迁居沙县;廖贵十、廖付四及廖胜文、廖胜茂、廖胜全、廖茂宁、廖茂华、廖长复、廖成思、廖成惠、廖成恩、廖成全10户迁居永安洪田忠洛。第14世孙廖朝贵由长川迁清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廖景祐从江西宁都迁徙宁化淮土,其后裔分衍宁化禾坑、水东;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廖进明从洪田长川廖地迁清流沙芜洞口;第十五世孙廖仙琳和廖文淡父子从廖地迁居尤溪;廖佛大从廖地迁居永安贡川;第十六世孙廖应俸从永安长川迁居清流;第十七世孙廖维初迁三元;廖义进从廖地迁永安城关大溪;廖应和从廖地迁贡川;廖启养从长川迁居永安城关后溪;廖八老从长川迁居沙县甫口;第十九世孙廖奇子、廖奇凤兄弟由永安长川迁居贡川;第二十三世孙廖锡麒、廖锡麟兄弟由长川迁居永安城关南门头;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廖英郎的后裔徙居宁化石壁桥头;廖希松从大田亦坂迁居尤溪城关后丁溪。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廖尔端从大田三十一都迁居尤溪联合的吉木村岭下自然村。
二、廖氏迁移
五代时,迁居宁化石壁的廖四十一郎的第五世孙廖实蕃,从宁化石壁迁居福建上杭。廖实蕃的第三世孙廖百三从上杭迁居广东蕉岭;其后裔遍布兴宁、梅县、惠阳以及福建、江西省境。
宋代,廖觐携6个儿子定居永安后,其后裔陆续有人外迁:原居永安洪田的廖觐的第四子廖演四的第九世孙廖维得从廖地迁居建宁府;第十一世孙廖福琳由永安香岭迁泉州墲头;第十六世孙廖龙老从永安廖地迁建宁府瓯宁县(今南平建瓯市);廖忠佛、廖忠仁兄弟从永安洪田马洪迁建宁府大梨;第十七世孙廖启明由永安香岭迁江西广信府铅山县三十六都铁市乡;第十九世孙廖圣魁、廖圣超兄弟从永安长川迁居建宁府。
宋末,宁化石壁的廖氏外迁,经长汀、上杭至永定进入广东兴宁、梅县、大埔、五华等地。
清朝始,将乐的部分廖氏后裔陆续往福州、闽南、台湾一带迁徙,其中不少人移居美国、新西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三、廖氏分布
廖姓在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14位,共有人口5409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2%。全市上万人的县两个,即大田县与宁化县。其中,以大田县廖姓人口最多,有12377人,占全市廖姓总人口22.88%,占全县总人口的3.38%,分布在全县九个乡镇的25个村庄。
三明市区:三明市区有廖姓人口1617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0. 57%。其中,三元区有廖姓人口652人,梅列区有廖姓人口917人。
明溪县:明溪县有廖姓人口110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6%;其主要分布于盖洋、雪峰镇和胡坊乡等地。
永安市:永安廖氏人口有4824人,占全市总人口1.51%;其主要分布在曹远、贡川、洪田、小陶镇和槐南、上坪乡及燕东街道等地。
清流县:清流县廖姓人口有23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1%;主要分布在龙津、嵩溪、嵩口、田源、里田、东华等地。
宁化县:宁化县廖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二位,有100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0%;其主要分布在淮土、方田、曹坊、石壁、济村、中沙、安乐、治平等乡镇。
尤溪县:尤溪县有廖姓人口302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72%;主要分布在城关、台溪、联合、中仙等地。
沙县:沙县有廖姓人口24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1%;其主要分布在:凤岗、虬江、夏茂、高砂、高桥、富口、南霞等地。
将乐县:廖氏在将乐已繁衍生息一千多年,是将乐主要姓氏之一。据统计,全县廖氏人口有57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1%;其主要分布在:古墉、高唐、光明、漠源、南口、白莲、黄潭、万全、安仁、大源、水南等乡镇。
泰宁县:泰宁廖姓人口有785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6%;主要分布在:杉城、朱口、上青、大田、下渠、开善、梅口、大龙等乡镇。
建宁县:建宁县有廖姓人口271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6%;其主要分布于里心、溪口、濉城、金溪、溪源、黄坊等地。
四、廖氏谱牒
三明廖氏谱牒主要有:宁化淮土水东《廖氏族谱》,宁化水茜《廖氏家祠谱》,永安洪田《廖氏族谱》。建宁《廖氏宗谱》。宁化曹坊廖坑《廖氏族谱》,宁化曹坊际下《廖氏族谱》,宁化中沙半溪村《廖氏族谱》。尤溪联合《廖氏族谱》,尤溪台溪象山《廖姓宗谱》, 尤溪台溪壶山头《廖姓族谱》, 尤溪城关《廖氏族谱》。
五、廖氏文物
(一)祠庙
泰宁县洋坑廖氏宗祠 位于泰宁县开善乡洋坑村隆兴坊。该祠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为廖德辉、廖德明兄弟所建。将乐廖氏宗祠  始建于宋代。相传宋代将乐人廖白为侍郎,皇上为彰显他母亲的母仪风范,在其母生日之时,特亲笔书写“廖氏宗祠”匾额,并镶上一粒夜明珠,悬挂在祠堂门顶,让廖氏后人不忘祖先。20世纪50年代建县粮食加工厂时,该祠被拆除。宁化淮土廖氏家庙 位于宁化县淮土乡禾坑村。始修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宁化曹坊武威堂 位于宁化县曹坊乡黄田馆。始修于清代。泰宁龙安上坊廖氏宗祠 始修时间不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十八日泰宁县城被国民党军队攻陷后,中共泰宁县委和县苏维埃机关曾一度移驻龙安上坊廖氏宗祠。该宗祠遗址至今尚存。尤溪中仙廖氏大祖祠 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2006年,由廖宗基、廖克饶主持整修。占地面积631平方米。尤溪台溪壶山头廖姓宗祠 坐落在尤溪台溪山头村的壶山头自然村曲底,约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建成。该祠原为土木结构,1995年由廖逢秋等人合众筹资整修成砖木结构,左右书院,造型美观,占地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尤溪中仙廖氏二祖祠 由廖仲铉兴建,始建成于明代,2006年翻瓦更新。尤溪中仙黄坑口廖氏祠堂 由廖胜春兴建,该祠始建于明末清初,2006年,由廖克思、廖逢雪、廖宗基、廖亦上等人主持重建。左右书院,上下埕,占地面积821平方米。尤溪联合廖氏祖祠  建在尤溪联合吉木村岭下下后洋,始建于清末。建宁廖氏家庙  位于建宁源头坊,始修于清中叶。永安洪田镇马洪村廖氏祖祠  位于该村蕉坂,始建年代不详。该祠除大厅留给子孙作祀奉外,其余已让族人建住宅。
(二)墓葬
将乐廖前墓  坐落于将乐龟山岭上(今北门煤炭公司地段)的将乐廖氏祠堂左侧山边。尤溪城关廖姓始祖墓 在尤溪城关西城光林,占地面积60平方米。尤溪联合廖氏开基始祖廖尔端墓  位于尤溪联合吉木村后楂林。
(三)其他
尤溪台溪“剑门安”位于尤溪台溪山头村壶山头自然村,是尤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廖氏人物
(一)古代人物
廖棠[字子卿,将乐人,生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逝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他品行高洁,才学出众,以教书为业,是东晋知名的隐士。他的学生大多学业出众,不少弟子被朝廷录用,其中不乏高官显位者。]、廖前[字胜后,将乐人,唐咸亨三年(672年)承父荫(其父为隆平侯)被授予真州(今江苏仪征)判官(知州的属官,辅理政事),后调到建州任职。据旧版《将乐县志》载:将乐古镛一带虽然地势平坦开阔,但草芜林茂,常有虎狼、毒蛇等野兽出没。古镛的龙池原是个荒凉的地方,渊深莫测,相传龙居其中,名之曰“龙池”。廖前来到将乐后,“亲临下治”,组织民众把它开发成良田,在此修建三座大粮仓囤储粮食。仪风三年(678年)将乐大旱,粮食歉收,廖前用储备的粮食救济灾民。将乐百姓十分感激廖前的救命之恩,在龙池粮仓的基地上,盖了一座“大施禅寺”奉祀他。朝廷为了奖励廖前治理将乐之功,特敕以“总督平章加封二千石,永牧兹士”。垂拱四年(688年),廖前向朝廷奏报,要求恢复将乐县。朝廷准其奏,从邵武、建安两县析出原将乐与绥城属地复置将乐县,隶属建州。廖前为将乐开发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深得将乐百姓崇敬。南剑州刺史王审琴也写诗称赞他是“天生奇才、功业著国”]、廖居素[南唐将乐人,官至南唐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他在任期间,忧国忧民,治理政事井井有条。后唐末期,廖居素一再劝南唐后主李煜不能再天天醉迷后官、歌舞升平、不理政事,但李煜不听,依旧纸醉金迷,直到宋兵围攻都城,仍是如此。廖居素眼见南唐就要国破家亡,悲愤之下,以头撞殿柱而死]、廖彦举[(1381~1462年),建宁城关人,地方富商。廖彦举生平尚义乐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捐巨资造龙星、镇安二桥,又出资砌四门官道,建预备仓、县堂;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宁灾荒,廖彦举捐米500石赈济灾民。建宁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廖彦举热心办地方公益事业的故事]、廖腾[(1661~1716年),字占山,号莲山,将乐人,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人,先后任知县、府尹、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光禄寺正卿、左右通政史司、通政使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朝廷监督机构都察院副长官,三品)、户部侍郎(户部副长官)等职。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廖腾煃出任徽州休宁知县。当地人“尚气好讼”,一有意见就斗殴相杀,而且居住分散,很不利于治安。对此“有司急于编审”,并限时完成。一些吏胥趁机摊派,中饱私囊,“民困不支”。他到任后,首先集中力量打击“斗杀”者,并宣布对其亲友家属不“连坐”。接着,招抚外流百姓,健全保甲制度,放宽“编审”期限,禁止“锢婢”,禁侵墓田,并多方教化,使社会安定,“生者得所,死者以安”。后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这时有一污吏变通关节,想调入休宁县。他得知后,立即上疏朝廷,论列是非,使那个污吏和与之有瓜葛的抚臣都被朝廷罢免。休宁人称颂廖腾煃,祀名宦祠。廖腾煃曾两度主持典试,“所取皆孤寒知名之士”,选拔了不少有学识的人才,得到朝野一致好评。他曾任奉天府尹(奉天府长官),清朝这个官职历来由军人担任,选用文职官员乃由廖腾煃开始。康熙五十年(1711年),他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皇帝知他“公明可任”,派他往福建查办陆路提督蓝理为官“贪酷”一案。“以闽人治闽狱”,乃清朝所未曾有,以廖腾煃开此先例。回京后,廖腾煃又以户部侍郎之职奉命往山东主办祭告、犒军,均勤恪尽职。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八月,廖腾煃告老还乡,客死浙江衢州清湖,享年76岁。他平生好诗,所到之处多有吟诵。今山东蓬莱阁避风亭尚保存有他的诗碑。其有《浴云楼稿》、《海阳纪略》、《三大公案》、《寿世鸿篇》、《慎修堂诗集》等传世]、廖标[字林秀,将乐人,唐武德九年(626年)考中进士第一名(当时未设状元),官至直阁副相。他才德并重,敢于为民请命,朝野对他刮目相看]、廖董钊[唐荆州大司马廖轮之子,任先锋部将。唐贞观四年(630年)随父入闽征剿泰宁开善九峰山贼寇高海、高澄叛乱后,留居泰宁,为泰宁廖氏开基始祖]、廖文明(晋代将乐人,曾任北镇右副将军)、廖孝先[晋代将乐人,曾任丹阳县令、江州刺史(江州主官)]、廖易之(晋代将乐人,曾任乌程县令)、廖正[晋代将乐人,曾任瓯宁尹(瓯宁长官)]廖端[廖董钊之子,泰宁人,唐龙朔二年(660年)任金华通判(府、州长官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官员,对府州长官负有监察责任)]、廖广[将乐人,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曾任廉访史]、廖汾[唐代将乐人,曾任九江团练使(负责一方团练,也就是自卫队的军事官职)、金吾大将军]、廖云(唐代将乐人,曾任集贤院校理、扶风刺史、护相侍郎)、廖荫(唐代将乐人,曾任直阁御史)、廖畅[唐代将乐人,曾任南剑别驾(南剑州刺史的佐官)]、廖明(唐代将乐人,曾封隆平侯)、廖赎(唐代将乐人,曾任直阁侍御史、护相侍郎)、廖彦敏[唐代将乐人,曾任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廖晶(唐代将乐人,曾任招讨尉、隆平侯)、廖凌[唐代将乐人,曾任(王府通使)]、廖春[唐代将乐人,曾任行台御史,河西节度使(王府的使者)]、廖景明(唐代将乐人,曾任节度使)、廖进[唐代将乐人,曾任建昌尉,襄阳太守(襄阳主官)]、廖国华(唐代将乐人,曾任同州刺史)、廖如熏[将乐人,北宋兴国二年(977年)探花]廖克谦[字受益,泰宁开善乡枫林人,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授广州吴邑知事(广州吴邑长官)]廖淳[将乐人,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榜眼]廖子孟[将乐人,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榜眼,曾任建阳县令、尚书郎、朝散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廖子平[将乐人,宋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曾任南安县令、宝谟阁直学士]、廖正古[将乐人,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曾任西安县令]、廖迟(廖刚的长子、永安廖姓开基始祖廖觐的父亲,任朝散大夫、均州知州)、廖觐[廖刚之孙,南宋时,由福建顺昌交溪迁到永安大源,曾任承议郎、雷州通判、广东经略使(广东边防军事长官),朝奉大夫]、廖正一[将乐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曾任常州知府]廖瑜[将乐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曾任汀州判官]、廖元(宋代将乐人,官至御史、尚书)、廖琥(宋代将乐人,官至左仆射、尚书)、廖先(宋代将乐人,曾任漳州通判)、廖居仕[宋代将乐人,曾任韶阳郡守(韶阳长官)]、廖恩[宋代将乐人,曾任义勇承信郎、南剑巡寇通判、左翊随驾都虞侯、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名)]、廖伦(宋代将乐人,曾任邵武提举、右翊随驾都虞侯)、廖冲[宋代将乐人,曾任潭州安抚(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廖居征(宋代将乐人,曾任银青光禄大夫)、廖幻(宋代将乐人,曾任泰宁县令)、廖白(宋代将乐人,曾任治曹侍郎)、廖仁肪(宋代将乐人,曾任集贤院校书郎、建阳县令)、廖璞(宋代将乐人,曾任左军都虞侯)、[宋代将乐人,曾任秘书郎(朝廷秘书省文官)]、廖元(宋代将乐人,曾任御史、尚书)、廖咸(宋代将乐人,曾任江淮枢密使)、廖正道[宋代将乐人,曾任史馆修录、泉州司理(司理参军,掌狱讼之职)]、廖琥(宋代将乐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廖怀恩(宋代将乐人,曾任金华县令)、廖先明(宋代将乐人,曾任尚书郎)、廖丕显(宋代将乐人,曾任登州判官)、廖浑(宋代将乐人,曾任徐州守备、镇关节度使)、[元代将乐人,曾任建阳县尹(建阳县长官)]、廖长龄[将乐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参与军事监察的官员,并有建言进谏之责)]、廖其仁(清代将乐人,曾任州通判)、廖有则(清代将乐人,曾任资政大夫)、廖于宸[清代将乐人,曾任资政大夫、户部右侍郎(户部副长官)]、廖腾昌(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廖九龄(清代将乐人,曾任崇信知县)、廖佑龄(清代将乐人,曾任广东合浦知县、昌化知县、琼州知府、万州知府)、廖其礼(清代将乐人,曾任州同知)、廖鸿度(清代将乐人,曾任广东合浦知县)、廖天任[清代将乐人,曾任文林郎(七品文散官名)]、廖科龄(清代将乐人,曾任江西武陵知县、文林郎)、廖其礼[清代将乐人,曾任州同知(知州的副职)]、廖复之[建宁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廖希夔[建宁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吉州通判]、廖传易[建宁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任化州州同]、廖鸣华[建宁人,明万历年间,曾任雄县知县]、廖成贤[字赤许,建宁人,明万历年间,曾任灵州知县、和州判官、永淳知县]、廖忠[建宁人,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曾在广东都指挥司任职]、廖宾贤[建宁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曾任建宁府教授]、廖玉麟[建宁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廖炳[建宁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曾任建宁府训导]、廖国琛[建宁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曾任中牟知县]、廖凤羽(清代建宁人,曾任都匀县知县)、廖文潮[清代建宁人,曾任太常寺祠正(太常寺主管宗祠祭事的官员)]、廖乐贤(清代建宁人,曾任礼部儒士)、廖鸣寰(清代建宁人,曾任施州卫督饷署县事)、廖德济(清代建宁人,曾任南丰知县)、廖士选(清代建宁人,曾在湖北监利任官)、廖传善[清代建宁人,曾任广东廉州经历(职掌出纳文书)]、廖开春(清代建宁人,曾任钜野知县)、廖绶[南宋泰宁开善枫林人,开庆元年(1259年)任河南淮阳知事(淮阳长官)]、廖广进(字我贤,北宋泰宁开善乡枫林人,曾任江西德安、湖北随州知州)、廖世绍[泰宁北斗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国子监博士(国子监的老师)]、廖异昂[泰宁大田北斗人,明嘉靖元年(1522年)授四川成都府超隽经历]、廖铭器[字警惠,泰宁北斗人,明天启七年(1627年)选蓟州判,升山东都司经历]、廖公赐(明代泰宁龙安人,曾任山西潞州府同知)、廖愈高(明代泰宁大田八石丘人,曾任四川岳池知县)、廖富(明代泰宁金龙山人,曾任湖州府同知)、廖惟显(明代泰宁大田北斗人,曾任江西分宜知县,升九江府同知)、廖宏烈(明代泰宁大田北斗人,曾任河南卫经历)、廖世昭(明代泰宁大田乡北斗人,授国子监博士)、廖世魁(明代泰宁大田乡八石坵人,曾任琼州知县)、廖学信[(1693~1765年),字资年,号耕田,泰宁县前街人,初授尤溪县教谕,升陕西省蓝田知县]、廖升恒[清代泰宁人,曾任柳沟卫千总(从六品武官)]、廖信[沙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曾任新兴县知县]、[沙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云梦县知县]、廖祥[大田朱坂人,明嘉靖六年(1527年)任严州府教授]、廖世魁[泰宁大田八石丘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广东琼州知县]、廖泷[大田朱坂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任乐会训导摄知县事]、廖宪[大田朱坂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任赣州府通判、惠州府同知]、廖恕[大田朱坂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任武昌楚王府教授]、廖廷光[大田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任河南温县知县]、廖璨[大田人,明崇祯三年(1630年)任建宁教授]、廖朝枢(明代大田人,曾任广东新兴知县)、廖中复(明代大田人,曾任东莞县知县)、廖天民(明代大田人,曾任把总)、廖中孚(明代大田人,曾任武学教授)、廖续(明代大田文江乡朱坂人,曾任福宁府教授)、廖长化(明代清流县人,以国子监授赣州通判)、廖湘柏[明代清流县人,以国子监授潮州照磨(潮州管理文案的官员)]、廖大成(明代清流县人,以国子监授太平经历)、廖懋敬(明代清流人,以国子监授求州经历)、廖仕淮(明代清流人,以岁贡授南京卫经历)、廖晨(明代清流人,曾在京师中城兵马司任职)、廖淳(明代清流人,曾任唐县知县)、廖铉(明代清流人,曾任经历)、廖朝彬[清流人,清道光二十六(1846年)武进士,任厦门右营中军府守备]、廖桂林[清流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武进士,任御前侍卫、广东永安营都司]、廖泉(清代清流人,曾任唐县知县)、廖朝栋(清代清流人,曾在直隶州分州任职)、廖泉(清代清流人,拔贡,曾任唐县知县)、廖清(明代宁化人,岁贡,曾任慈溪知县)、廖宜[明代永安人,曾任德化县丞(县令之佐官)]、廖智初[永安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赐进士]、廖学韩[永安长川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贡生,授惠安县训导]、廖树森[永安人,清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任漳浦县教谕]、廖宪(明代尤溪四十七都人,拔贡,曾任惠州府同知)、廖日相[字世旺,号联芳,尤溪台溪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进士]。
(二)现代人物
廖立周[(1875~1946年),字筱廉,明溪城关南门人,毕业于浙江省官立法政专门学校,历任浙江省高等法院审判厅民庭书记官、福建省官产处、福建银行督办处、福建银行总管处、福建省长公署科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廖立周辞职回乡,后任明溪县政府助理秘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县长王维梁任明溪县修志委员会主任委员时,推荐廖立周为副主任委员。他全力以赴,公正无私地投入修志工作。当时个别乡绅假报学历、资历,廖立周查实后即从原稿中删除,其刚正不阿精神,颇受社会好评。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明溪县志》成书后,他受聘为明溪初中教员。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二月,廖立周病逝于家中]、廖立元[(1879~1944年),字勉斋,廖立周的胞弟,毕业于浙江省官立法政学堂。民国初年(1912年),廖立元考取第三届县知事,出任浙江省象山县知事,授五等嘉禾章,先后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泰安分院书记官等职。廖立元一生经历清末朝政腐败、民国军阀混战、抗日烽火等历史时期,目睹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惨情景,立志“我无济世之才.当存济世之心。”廖立元虽未从医,却常年储备人参、鹿茸、熊胆等珍贵药品,对乡里求药者以原购价让售,对贫穷无力购买者免费赠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廖立元在福建省高等法院任职时,毅然放弃较高的薪俸,辞职返乡担任县志总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廖立元在山东省泰安工作时,常遭日军飞机空袭轰炸,平民生命受到威胁,他出资400元国币(当时一元国币兑银元一元)建防空洞,供平民百姓避难。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他还主持募捐修复县文庙正殿、惠利夫人庙门楼、戏台、酒楼等古建筑。他一生节俭,数十年俸银节余既不置家业,也不留给子孙,全用于捐助施舍。晚年生活清苦,但他坦然自乐。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廖立元在家病逝,噩耗传出,乡亲深为惋惜,出殡之日,送葬队列盛况空前]、廖新增[(1893~1934年),明溪县城西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进驻明溪城,他发动群众,组织食盐等物资供给军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解放了明溪城。廖新增毅然参加地方红军。同年底,县苏维埃工农代表大会召开,他被增选为县苏维埃政府成员。不久当选为县西北区办事处副主席。廖新增工作主动积极,配合红军发动群众斗争土豪劣绅,协助红军完成筹集粮食和销售战争公债等任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国民党军进犯苏区,他组织县赤卫队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从明溪县西北部游击到宁化境内,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41岁。1983年,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廖翔鹏[将乐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生。其父廖国英是将乐县第一位留美学生。廖翔鹏青少年时期在南平、福州求学,后考取福建协和大学,因学业优秀,留校任教。1948年,他赴美国西北大学留学,攻读化学专业,1952年获苯基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美孚石油公司、巴尔的摩FMC公司任化学高级研究员。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化学协会、美国营养学会、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研究会会员,曾主持过“的确良”等多项产品的科学研究,在美国、法国、荷兰、西德、日本等30多个国家获97项专利,被《世界名人录》、《美国工业人物志》收录。廖翔鹏是美国著名的华侨领袖。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四处奔走;同时,他十分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1972年,他当选新泽西州美中友好协会主席。同年,中国政府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光活动,因事耽搁,未能成行。1978年,他到香港讲学,再次受到中国政府邀请,前往北京观光、讲学,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将乐,与亲友欢聚。此后,他每年回国一次,在北京、上海、南京、福建、广东等地讲学]、廖逢卜[(1928~1948年),字家志,号元才,尤溪中仙人,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福建省委城市工作部交通员。1947年3月,他同廖怀玉(尤溪籍中共党员)受城工部部长庄征派遣,随带省委领导曾镜冰联络信回尤溪县中仙开展革命活动。同年4月中旬,在尤溪中仙竹峰成立中共尤德永工委。廖逢卜任委员,负责到德化开展工作。1948年3月,廖逢卜动员父亲卖掉五亩田地,积极筹款,准备买枪发展秘密武装。后因领导人廖怀玉被捕,他转移到福州继续工作,1948年8月因“城工部”事件在古田被错杀,时年20岁。1958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廖逢卜为革命烈士]、廖启逮[(1929~1953年),尤溪县台溪乡象山人,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二十四军二二二团一连战士,1953年7月15日在朝鲜柳临战斗中牺牲。1953年8月,志愿军政治部向其家属颁发烈士证书,并记四等功一次]、廖国华[(1940~1995年),将乐县人。1946~1959年,廖国华先后就读于将乐县古镛小学、初级中学和南平师范学校。1959年毕业后,他曾在县内18所山村小学任教,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教师。1986年,组织上安排廖国华负责将乐文博工作。1988年,省、市考古队在将乐进行大规模文物普查,廖国华带头参加。他坚持勤俭办文博事业,在改节孝坊古建筑为博物馆的修缮过程中,认真核算,精心组织施工,为国家节约近7万元资金。1992年,为开发岩仔洞洞穴博物馆,他不辞辛苦,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为岩仔洞博物馆开发作出贡献。1987年国家二级文物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被盗案侦破后,有人为案犯说情,廖国华大公无私,一身正气。他顶住压力,坚持原则,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坚决打击盗窃文物犯罪分子。1995年7月6日,廖国华在与闯入馆内图谋盗窃文物的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中,不幸殉职。将乐县人民政府为廖国华召开隆重追悼大会。国家文物局授予廖国华“文物卫士”的称号。福建省文化厅党组号召全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向廖国华学习。福建省公安厅追授廖国华“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三明市人民政府追授廖国华二等功。《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福建文化报》用大幅版面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廖蓉花[(1966~1983年),女,大田县湖美乡仁美村人。1983年4月18日中午,廖蓉花为了护送6名小学生过桥回家,不幸落水身亡,牺牲时年仅18岁。廖蓉花牺牲后,共青团大田县委追认她为优秀共青团员,大田县妇联追认她为“三八”红旗手,共青团三明市委追授她为“优秀青年”]、廖全乡[(1884~1932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本村与四堡民团马贤康作战时负伤,在宁化曹坊牺牲]、廖求英[(1884~1934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本村放哨时被民团抓至长校杀害]、廖罗生[(1895~1932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七月参加革命,任清流一区城西乡苏维埃政府文书,同年冬被民团杀害于城北供坊村桥头]、廖箕托[(1886~1934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被民团抓获押至洋背村杀害]、廖云昌[(1889~1932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民团杀害]、廖狗麻[(1892~1931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翌年7月14日在本村放哨时被敌人杀害]、廖箕福[(1892~1934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三(1934年)年在长汀陈地村与民团作战被俘,押至洋背杀害]、廖克什、廖水生[均为清流东华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参加红军,随红军出发后无音讯]、廖友诚[(1904~1933年),清流东华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参加红军,任班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江西作战负伤后在红军医院治疗时去世]、廖东岳[(1904~1933年),清流里田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安乐区李廖乡赤卫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长汀馆前陈地与民团作战被俘,在宁化曹坊罗溪被害]、廖三老[(1895~?),建宁县客坊杞树下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廖炳南[(1899~1934年),建宁县黄坊杨家湾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被国民党杀害]、廖墙仔[(1901~1931年),建宁县里心上黎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月参加红军,同年8月在广昌甘竹塔村战斗中牺牲]、廖顺庆[(1901~1933年),建宁县溪源鲇坑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参加游击队,翌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廖广生[(1906~1934年),建宁县黄坊下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参加红军,翌年11月被大刀会杀害]、廖百斗[(1907~?),建宁县客坊廖家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月参加红军,翌年10月在宁都战斗中失踪]、廖大老[(1909~?),建宁县里心罕坛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月参加红军,同年7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廖小介[(1909~?),建宁县溪口桥连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参加红军,翌年8月随军出发后失踪]、廖国太[建宁县里心林家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参加赤卫队,翌年在滩角被国民党杀害]、廖国安[建宁县里心林家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参加赤卫队,民国二十二年11月在泰宁被大刀会杀害]、廖哑巴子[(1914~?),建宁县里心林家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参加少先队,翌年3月跟红军出发后失踪]、廖毛牙仔[建宁县城关樱桃岭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参加红军,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随军出发后失踪]、廖德新[(1904~?),沙县夏茂乐厝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下落不明]、廖金水[明溪胡坊乡人,红军战士,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归化城牺牲]、廖祖贤[明溪人,儿童团干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明溪城关牺牲]、廖细妹[女,明溪城关人,妇女干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在城关牺牲]、廖录立[明溪人,红军战士,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铁岭牺牲]、廖金标[明溪城关人,红军战士,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宁化牺牲]、廖应时[将乐南口上仰人,八五O部队三支队战士,1955年5月在光泽县大禾村工程施工中牺牲]、廖贤辉[将乐万安人,红三军团七十一师六十一团传令兵,民国十九年(1930年)六月在将乐县界源村界源岭战斗中牺牲]、廖应时[明溪盖洋乡人,解放军战士,1955年在将乐牺牲]、廖者电[泰宁赤坑塘边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二十七日,在宁都的黄陂战斗中牺牲]、廖庆柯[泰宁料坊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翌年2月在江西赣州警戒防线时遭敌军偷袭牺牲]、廖志亮[泰宁大田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同年9月15日在江西吉安东固六渡战斗中牺牲]、廖庆增[泰宁大田料坊八十丘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翌年三月在江西石城作战中牺牲]、廖金华[泰宁朱口王坑村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同年十月在江西会昌战斗中牺牲]、廖苟保[泰宁谙下川边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任大田区粮食部长,翌年冬内部肃反时当AB团捉去,在建宁溪源下黄家被错杀]、廖洪财[泰宁大田料坊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任北斗苏维埃财政委员,翌年9月被敌人杀害于祖屋大厅]、廖华茂[泰宁金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宗棋[泰宁萧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应招[泰宁料坊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财逊[泰宁垒礤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水应、廖宗明[均为泰宁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一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观火[泰宁萧坑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一月参加红军,同年3月在九峰山战斗中牺牲]、廖清根[泰宁龙安戈里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瘌子、廖细瘌子、廖流贵、廖光富、廖日辉、廖德胜、廖标清、廖流贵、廖玉文、廖灿炎、廖和金、廖六聂子、廖长贵、廖方才[均为泰宁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廖长生[(1907~?),清流田源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随红军赴江西后无音讯]、廖长寿[(1909~?),清流田源乡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参加红军,同年随军赴广东后下落不明]、廖定周[(1912~1933年),清流嵩口镇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嵩口赤卫队,同年5月在江西黎川白水寨作战中牺牲]、廖铁容[(1912~1933年),清流嵩口镇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参加嵩口区赤卫队,同年在本村被田口大刀会杀害]、廖道春[(1914~1933年),清流田源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七月参加红军东南游击支队,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在宁化县与民团作战中牺牲]、廖崇辉廖连才[均为大田湖美乡旺建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一月被土匪抓到德化杀害]、廖建钗[大田湖美乡仁美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参加县独立营,为二连战士,1950年9月在早兴遭土匪伏击牺牲]。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