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辉

     说起来,这是我第三次走进书坊。
 
 
     前二次是三十年前在建阳,皆因工作而行色匆匆,真是越熟悉的风景越容易忽略,而这一次则是疫情之下的重访夜访。走进这钟灵毓秀之地,首先跃进眼帘的是城外的“书林门”,华灯照耀下的“书林门”三个砖雕大字和背额上方“邹鲁渊源”的镶砌四字,雄巍巍,英武武,文气十足,洒脱奇崛,又有了一些温婉的古朴和现代的芬芳。
 
 
门外,寻觅当年的接官亭,早已灰灰烟灭,地上隐约的石基遗迹,仿佛看到了当年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踪影;门内,原本是一条车马大道直通状元府,遗憾的是岁月的浸蚀,石板古道早已被水泥覆盖,经过一坡三湾,我等终于来到书坊的核心区——康宁路,夜幕秋雨下的书林古街不失流光溢彩,却失去了往日的喧嚣,显得格外清冷。遥想当年,这里的今古奇观:居民三万,“以刀为锄,以版为田”,书肆林立,雕坊相望,童叟丁妇,写样、定样、雕版、刷印、装帧,一派翰墨书香。大儒朱熹于乾道七年(1171)在此开设了“同文堂”(同文书院前身),委付其子朱埜,女婿刘学古刻印书籍,相传建本《四书集注》便出自于此。这座世上绝无仅有的东方书城,十日两虚,万里车书,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商贾书贩往来如织,“咫尺书林应万户,倚空文焰欲腾腾”,去崇化里的书坊,就是赴一场文化盛宴,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正如高挑的旗幌所言:
     
      书林擅天下富
      上至六经下及训传
      字朗质坚莹然可宝
      笔画清劲椠法雅致
      字墨精妙光照照人
      ……
 
 
我们在追忆中且思且行,时光任苒,古街上依旧儒门释户道相通,比屋鬻书,学风习习,最是震撼。厝巷纵横里,遍布“慎独斋”“日新堂”“正义殿”……堂号明晃晃,亮灼灼,个个盈盈正义,堂内展放的雕版叠饰,依旧散发着枣木淡淡的本香和印书浓浓的墨香。但凡读过王宏甲《宋慈大传》的法律人到此,都无不要问:“万卷堂”今安在?陪同的乡干部介绍说,宋代这里的知名堂号足足有三百多家,明末清初崇化里多次遭遇兵燹,几百间书肆焚于一旦,“万卷堂”亦元气大伤,在熊熊烈火中退出历史舞台。只有街中央的那口千年泉涌的“双眼井”,分明是在用流淌的泪水告诉后人:历史不容忘却!
 
 
顾名思义,“万卷堂”寓意当年这里的藏书无所不至,正史、别史、野史、稗史,乃至史钞,典志、方志、墓志,话本,小说……五花八门,既多又杂且奇。是故,在这文昌之地,我等带着一份感恩,叩开了一个个颇具规模的堂门,去寻觅和感悟“万卷堂”曾经的辉煌……遗憾的是只在“百家堂号”陈列墙上看到这三个大字赫然在列。据王宏甲研传,“万卷堂”牌匾三字始由建宁府人,进士朝奉郎吴激所书,书成,适逢岳父大人米芾驾临,阅其三字,认为过于端凝,难以超凡脱俗,创一代雕版印书奇观的万卷堂比肩,遂提笔重书,此去经年,米蒂谢世,此匾成了米芾的“绝唱”,珍贵不言而喻,天下读书人无不好奇入胜,但见此匾,无不刮目相看。那么,万卷堂的背后又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书香传奇故事呢?
 
 
相传,四十一岁才从建阳出道的法医学鼻祖宋慈,其宏篇巨著《洗冤集录》启蒙于五代时期和凝父子所撰的《疑狱集》,而这本稀世之书,正是万卷堂主余仁仲为宋慈胸怀洗冤暴,匡护社稷大志,孜孜求索的行为所感动而无私无价赠送!这段沉淀于历史长河的文坛佳话,无不让人所敬所思!思量之余,甚为欣慰,自己竟与宋慈这位前辈乡贤有着一段穿越时空奇缘,宋慈,建阳童游里人,而我也是出生在童游里的一个美丽乡村——溪源。或许,是自己对这位前辈乡贤景仰而铸就的这段奇缘,我的人生亦紧随着宋慈“四叨镍寄”(意为在多个地方任过司法官员)的脚步,从建阳法院干起,一路兜兜转转,在50岁那年到了省高级法院,干了五年的审判监督庭长,与宋慈一样专注于冤错案件的发现与纠正,回眸往事,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一波三折的洗冤泽物过程,无不感悟到宋慈《洗冤集录》所折射出来的思想之智,无不得益于宋慈断案时的力量之源,亦无不修成正果,有的网上无声,网下无迹,有的被央视和中国法学会等评为当年度“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十大典型案例,有的再审文书还入选首届中国法院百篇优秀文书,百姓的心声,送来的牌匾“平冤案、化冤仇、解冤家;感法情、谢党恩、启未来”亦被调至“中国法院历史博物馆”收藏;或许,是无巧不成书,时代先锋、全国模范法官——詹红荔,亦同样出生出道于建阳,她秉承宋慈“抚良善,启民智”的办案理念,守正创新的“三三九不”工作法,把一件件疑难复杂的案件办成“案结、事了、人和”,办到人心向党的效果,感动了无数国人,成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法治人物,还拍摄成向党的十八党献礼的影片《南平红荔》;或许,天行健,地势坤,是建阳这块热土滋养成就了宋慈,让地缘与地气连结,历史与现代人物的连线,这,就是潭阳文化法治化的生动诠释!
 
 
    夜幕下的昨夜书坊,秋雨打叶,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诗书,诉说着崇化里的读书人与天地对话,与圣贤交流,与世俗较劲,与艰辛拔河的风雅传奇……阳光总在风雨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更多的读书人走进书坊,有悟有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书坊的昨天和今天鼓与呼!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部署,有广大人民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疫情终将过去,繁华必将如常,让我们一同播撒希望的种子,眼中有景,心中有诗,向着未来,向美而行,向阳而生……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干部,图片由中共建阳区书坊乡党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