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尔申《相怀梅园》有感
海峡品牌杂志社 武评
 
癸卯新春,在鼓山梅花盛开之际,诗人田卡(蔡尔申)应莆田市诗协约稿,创作了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永遇乐 · 相怀梅园》:
风鼓长鸣,涌泉斜畔,星落江涨。讳字相怀,梅园易冠,旧事僧人访。昔时月影,枝头点点,曾见剑痕刀创。几多时?东方破晓,新添气派模样。
登临胜地,依稀犹记,阿里柳垂花浪。一道青山,百年殇怆,春意乎还盎?堪值回溯,“同窗”四会,京阙故人欢畅。缘无尽,“东和”送萼,袂联共仰。
 
 
蔡尔申长期从事对台工作,参观两岸梅园较多,故对此梅园产生浓厚兴趣。近年,他曾带着课题,数度到古岭梅园游览考察,此地有丰富鲜活之历史现实故事,又涉及两岸重要关系,在海峡两岸交流史上留下一段佳话。2010年,台湾同胞陈建中先生之子陈东和与台胞刘介宙在此地捐建梅园(赠梅2000余株,有朱砂梅、绿萼、美人梅等品种),取名“相怀梅园”。
 
 
今昔以梅为题材的诗词甚多,咏梅、赞梅之花姿、品性、节操等各个角度,几乎被人写尽。但《相怀梅园》却另辟蹊径,有时代审美观及内心新追求,而且遣词造句,坚持莫奏“前朝曲”,多谱“杨柳枝”。
蔡尔申广采古人咏梅之所长,反复进行构思。上、下阙归类,突出咏梅拓开谋篇布局,捋顺脉络,今、昔景况适当分述,但又不截然切开。上下阙贯穿一条主线,以梅为媒,联接两岸同胞,尤其心灵契合,共同服务服从于祖国统一大业。
 
 
《相怀梅园》咏梅词,通篇唯一次(处)写到“梅”字,但又要让人处处看到梅、想到梅,可见蔡尔申斟酌再三,数度炼句,也显示了他的文学才情和功力。
如果只把《相怀梅园》当作一首咏梅的诗词来欣赏,它的艺术境界和成就已经是非常高了,但是,蔡尔申显然并不仅仅是在咏梅,而是托物言志, 把咏梅导入特定背景和题材,以梅为媒,联接两岸同胞,尤其心灵契合,共同追求祖国的和平统一。
 
 
《相怀梅园》是气度非凡的大作。开宗明义提及鼓岭鼓山,重在点题。“风鼓长鸣,涌泉斜畔,星落江涨”,三句,力求把鼓山鼓岭,涌泉古寺,闽江涨落,史上梅园诞生于如此雄峻、优美、古扑、灵动环境氛围之中,为全局拉开广阔之序幕。
 
 
《相怀梅园》是充满沧桑的大作。通过鼓山涌泉寺老僧人回忆,道出梅园沧桑。“旧事僧人访,昔时月影,枝头点点,曾见剑痕刀创”。此四句写近代历程,通过梅园留下真实迹象。而在对岸台湾,通过阿里山柳家花园,反映两岸同根同体的真实写照。
 
 

《相怀梅园》是期盼统一的大作,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交流交往,展示从中央到基层以及广大同胞,一贯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末尾如何结句,体现余韵隽永,作全词概括归纳或落点,作者也是斟酌再三。从诗词艺术性与政治性密切结合角度,选择“袂联共仰”为末句,明确表达两岸仁人志士引领广大同胞,同心相向,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