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罗春华
《孙子兵法》被称为“兵法圣典”,影响中国和世界战争史几千年,至今仍被军人奉为圭臬。然而,如拘泥古文,囿于旧法,可谓“死读书本”。惟有立足现实,汲其精华,方可赋予其活的灵魂。
要学习掌握《孙子兵法》的思维方式
《孙子兵法》博大精深,不仅是军事杰作,也被誉为古代文学精品,其中不乏美妙绝伦词句。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让人感叹的是每一精妙词句,又是兵法之要诀,能熟诵其名言警句之人,通常也是深谙兵法之将,一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不知创造了多少战争奇迹。
当然,语言只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惟有从语言进入科学思维方式,方可领悟兵法之真谛。正如岳飞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心”即思维方式,几千年来将军智愚之分在“一心”,胜败成否也在“一心”。
如孙子言:“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讲得是从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细微变化中,发现敌军行动先兆和企图。这就告诉我们,观察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察先兆、析过程、断结果”,这个完整的思维链,就是逻辑思维方式。只有据此,才能准确判断情况,正确定下作战决心。
再如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投之亡地然而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以十击其一,则我众而敌寡”。孙子辩证地分析了攻与守,生与死,专与分、众与寡的关系。指挥员如能掌握辩证思维方式,就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聚寡为众,由弱变强,能攻善守,稳操胜券。
还如“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为,任何决策不仅要想到利,更要想到害,而且要考虑可能出现最坏的局面,洞察瞬间变化,这就是底线思维。指挥员把握了底线思维方式,何时、何地、何情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作为兵法最为突出而又十分重要的是奇异思维,即非常人之所想,非常人之所为。孙子坦言“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就是一部兵家权谋教科书,谋略之深邃,叹为观止。如其言“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凡善于奇思妙想之将,必胜之无敌,名垂青史。
要不断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
《孙子兵法》之不朽,在于两千多年前,就站在军事辩证法的立场上,鲜明地指出战争形态变化及应变策略,使后人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地赢得战争胜利。
其曰“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形容战争形态像流水一样不定,加之奇正虚实相生,其变“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战争形态变化无常,故孙子认为指导战争“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这里的“不可象于事”,就是不可类推比附,囿于昔战之法。为此,他特别强调“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能应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敌而变,欺敌就范,用兵如神岂有不胜哉!
认识战争形态变化,万不可仅限于战场上的摆兵布阵和战法运用,这只是表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武器装备的更新,武器装备的更新,推动新型作战力量的形成,并导致作战编成、运用方式、保障条件诸因素变化,使战争形态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强大的机械化突击兵团实施大迂回、大包围、大聚歼,构成机械化战争形态。而二战结束后,随着信息、生物、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这种传统模式受到严重挑战。
从战争思维向大国博弈思维跨越
《孙子兵法》从国家与战争的关系谈起,详述了战争及指导的相关理论。孙子处于春秋末期,周朝已日渐式微,王权旁落,诸候混战兼并,逐渐演化为数大国之间的博弈。大国博弈主导着“天下”战略格局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等,决定着或和平、或战争。孙子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其战争艺术和大国博弈智慧。
两千多年前,孙子就认为战争不是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的好方法,故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最好的方法是以谋制胜,迫不得已才进行战争。他提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即:以全胜之计争天下,不顿兵血刃获全利,赞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全胜”的思想,已跳出战争思维束缚,“不战而胜”被战略家们奉为大国博弈的优选策略。
一部《孙子兵法》,给我们提供了战争艺术。其中“屈诸候者以害,役诸候者以业,趋诸候者以利”含义深邃,可为经典。
先谈“趋诸候者以利”。《十一家注孙子》曹操注“令自来也”。这就告诉我们,授之以利,其必趋近,互惠合作,可免冲突,甚至互为掎角。
再谈“役诸候以业”。“业”古文同“涅”,意为害怕,所以吴如嵩先生在《孙子兵法浅谈》中译为“靠实力威服”,古人称为“道胜”或“威胜”,即通过展示国家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实力慑服对方。
最后谈“屈诸候者以害”。《十一家注孙子》梅尧臣注“制之以害则屈也”。大国博弈“利益至上”,对方在军事上的威慑、侵犯甚至一定规模的战争冲突,主要是为了从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上获得更多利益。
作者简介:罗春华,1954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72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教员、营长,大校军衔。其间先后在南昌陆军学院、南京高级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就读,并被选送至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进修。2006年转业至地方任副厅长、巡视员。著作有海峡书局出版的《老兵谈孙子兵法》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