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建设爱妻小镇福寨同安
中共永泰县同安镇党委书记 汤炎灯
同安镇位于永泰县中西部,距城关28公里,辖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全镇辖23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 3.2万人。同安镇自然风景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超76.95%,生态环境良好,拥有百漈沟、三捷村十八重溪等森林山地景区。2014年荣获国家级生态镇。在绿色崛起中强基础、扩优势,巩固生态环境优势,获“省级森林城镇”称号,有“国家级森林村庄”1个,“省级森林村庄”2个。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素有“席草之乡”“茶叶之乡”“建筑之乡”“武术之乡”之美称。作为全县有名的“建筑之乡”,现有1万多人常年在外从事建筑、房地产、商业等行业,乡亲故土情深,热心公益,富有情怀,乐于反哺家乡。
永泰县委常委李志专与同安镇党委书记汤炎灯等嘉宾参加活动
同安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咬定发展目标,抢抓重大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奋勇拼搏、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同安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生态、人文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蓄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助力打造爱妻小镇福寨同安,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加快建设永泰县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中再放异彩、贡献力量。“十三五”期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从47440万元提升到87597万元,年均增长16.93%;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56%。成功列为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其中洋尾村、芹草村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连山村为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同安村、三捷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仁和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荆庄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突出,村容村貌发生历史性、突破性提升。再次荣膺福州市文明乡镇,完成省级创建村1个,市级创建村5个。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理念,群众生活再上新台阶。5个贫困村顺利退出,41户14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永泰县迎检点之一,创建“同安模式”,顺利通过省级实地考核,未出现新增或返贫人员,精准扶贫经验获新华社、福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
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质效在转型升级中持续提升。1-8月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25万元;1-8月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企业)1902.9万元,上年同期完成1488.6万元,累计增速27.83%;1-8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1万元,上年同期完成3245万元,累计增速118.21%。发展动能在攻坚克难中持续增强。全力以赴抓招商、促项目,补短板、惠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宣传镇域文化、发展潜力、投资环境,截止目前,共落地2家招商引资企业,投资额1亿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春夏粮食种植面积4900亩,产量1211吨,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建立1800亩的优质稻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建联、绿野洲、九和等农业合作社壮大发展。
一、以茶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永泰细茶是明代贡品茶,作为永泰细茶生产区之一,同安镇是永泰县著名的茶乡,茶叶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近年来,同安镇以茶为媒,着力打造“永泰细茶”特色优质茶叶品牌,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以茶兴产、以茶促旅、以茶富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同安镇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建设“省级农业产业(茶叶)强镇”,利用省级补助500万元资金,撬动全镇8家茶企发展,投资茶产业1360万元,实现年产毛茶3940吨,形成以茶叶为龙头的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提升茶叶生态品质,做好特色有机茶、永泰细茶定制茶。同时,还加大对茶企业扶持力度,引导茶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向农户提供种苗、技术,与茶农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共惠及周边7个村560多户村民,带动2756位农民就业,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加快快延伸茶业链步伐,通过打造草木谷网红空间、金叶银杏景观带、一亩茶田民宿、茶山瞭望台、共享茶室等项目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茶带旅,以旅促茶,实现从“单一购茶目的地”向“全链条全域旅游”转变,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永泰乃至福州市茶旅示范园区,打响“永泰细茶”品牌。
此外,同安镇强化农业带动,依托金弘顺为主的建联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九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同安、官路等12个村种植槟榔芋,创建槟榔芋种植品牌。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支持白头岩农业种植项目,支持大龙山农场做大做强,树立品牌。
二、以活化庄寨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岁月更替,春华秋实,大地上轮替的四季,在同安留下蜕变的痕迹。岁月之下,阡陌之上,横竖撇折的框架形似“同安”,历史画卷摊开的深厚文化和蓬勃的精神竞相缠绕。
永泰庄寨是福建地区特色民居建筑,如今已成为永泰的文化符号。作为永泰庄寨群落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最集中连片的乡镇,同安镇境内文物古迹、古庄寨古民居众多,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庄寨及古民居约21个,形成了以孝亲悌友、耕读传家、女绅文化、武术文化为代表的乡土文化特色。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处(青石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凤凰寺、余潜士故居、爱荆庄、九斗庄、嘉禄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张氏宗祠、张太君墓、惜字坛)。同安镇充分挖掘庄寨文化、家风文化、乡土文化,建立培养同安文化讲解员队伍,依托庄寨为载体,形成集科普、教育、宣传为一体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新阵地。
这几年来,同安镇结合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古韵庄寨等资源,举办耕读文化节等多场节庆活动,使同安产业强镇的融合度更加紧密,文旅热镇的美誉度更加提升,文化兴镇的融合度更加紧密。依托“避暑+生态”组合空间,将庄寨、百漈沟旅游景区、卢峰茶山、永同惠百草园、同安书院客栈等结合起来,逐步推进农业、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部分乡村能人返乡发展民宿、农家乐及农事体验项目等,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庄寨游旅游线路。同安庄寨游、乡村游旅游线路受热捧,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潮掀起,体验同安文化的游客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
下一步,同安镇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建设福寨同安乡村度假综合体项目,不断完善全域旅游基础配套,活化利用爱荆庄到青石寨及周边资源,打造国家级研学基地。积极利用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奖补资金,打造同安“庄寨文化展示体验示范区”,办好旅游文化节,建成永泰庄寨生态博物馆等项目,提高同安旅游品牌知名度。
三、以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智治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同安镇坚持以群众自治为基础,打造社会治理现代智治模式,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构建群众自治平台,治理的事情“自己办”“大家办”。积极探索“支部+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的网格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成66个网格,累计发动镇、村400余名党员、干部、民警、志愿者加入网格工作队伍,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履职践诺、党员责任区认领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网格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新格局。创新推行群众“吹哨”,网格“报到”的机制。鼓励村民“随手拍问题”发至本村网格群,及时发现并处理村内矛盾纠纷、突发事件以及各类安全隐患,并由各村网格员现场“报到”,实时的对问题协调解决,公示在本村网格群,拓宽群众反馈问题渠道,缩短反映问题时间,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构建基层智治平台,治理的事情“集中办”“高效办”。着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综治中心+E体+综合指挥室”,按照“1+3+N”模式,聚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值班备勤、应急处置、信息报告、视频巡逻等各项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辖区内平安建设、法治宣传和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将辖区基础信息、智能防控、事件上报及处置流程融合至综治大屏,通过全方位收集信息、多角度分析研判,整合力量共同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动员村民主动购买家用探头,在外乡亲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满足村民看家护院、照顾老幼的需求;在全镇人口密集区域、重要路段、河道水库等重要区域安装公共探头,统一接入E体+综合指挥室管理,展开全覆盖、全时段、无死角的“数字”巡防,为交通安全、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全力挤压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四、以真诚服务吸引人才回归赋能乡村振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吸引人才,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同安镇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在人才“引、育、用、留”上做实文章,特别是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同安镇从严选配干部,持续落实考核评价、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抓好“两头干部”,严格树立重实绩、讲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从严管理干部,强化攻坚意识、效率意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练就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硬脊梁、铁肩膀。从严选拔干部,认真抓好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坚持在政治上重激励,生活上重关爱,全面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多渠道挖掘创业青年、乡贤能人、专业人才力量,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念好创业能人“引”字诀,活化“永泰县001号乡村创客空间”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返乡创业青年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以党建为引领,加强乡贤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党支部+乡贤能人+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企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共同发展;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产业带头人,注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
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引导有情怀的乡贤能人参与同安建设,通过人才驿站、乡村创客空间平台,久久为功,凝聚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乡贤朱必豪捐款600万元建设同安中学体育馆,弘扬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鲍贵峰、鲍贵福、鲍钟声等32位乡贤投资604万元助力洋中村建设,去年洋中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县项目11个,投资1020万元,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用好市级示范镇资金600万元,以列入省集镇环境整治示范乡镇为契机,举全镇之力大干快干100天,通过规整镇区杆线,立面改造,电影院改造,建设公共空间、大众茶馆、建筑文化博物馆、农家书屋、无障碍设施等,打造有烟火气、有温度的集镇,逐渐具备了聚拢人气的条件。乡村能人主动回来发展,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创业。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卢玉胜把他个人承包的3000亩油茶园划出一半,捐给西安村集体,作为西安村全民创业合作社股本金,带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资深媒体人卢贵云辞去城里工作,回乡接过父亲接力棒,创新闽台合作模式理念,发展茶旅产业,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岁月更替,春华秋实,大地上轮替的四季,在同安留下蜕变的痕迹。继往开来的同安,正悄然蝶变。如今同安庄寨游、乡村游旅游线路受热捧,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潮掀起,体验同安文化的游客人数呈大幅上升趋势。岁月之下,阡陌之上,横竖撇折的框架形似“同安”,历史画卷摊开的深厚文化和蓬勃的精神竞相缠绕。迈入新时代、融入新格局,展望未来,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在历史新机遇中,同安的承载力、感召力和引领力正全面迸发,1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3.2万同安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写就的“同安诗篇”,铸就的“同安品牌”。生态同安、魅力同安、文明同安的正在实现,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文资料由永泰县同安镇政府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