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名人故事——事持大体的章谊
海峡品牌杂志社特约撰稿人 俞 杰
章谊,字宜叟,福建浦城人,宋元丰元年(1078年)生。崇宁四年(1105年)中进士,历任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中央派员、辅佐并监察州长官)。高宗南渡,刚到达临安时,遭遇苗傅、刘正彦兵变,群臣惊恐,人心恟恟。高宗要群臣献策,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的时希孟说:“乞问三军”。章谊立即出列驳斥道:问三军岂不是鼓动叛乱!时希孟才不敢叫嚣。事后,高宗提升章谊为仓部员外郎(掌全国仓储出纳之责),不久,召为驾部员外郎,升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仪式,也纠察非违)。章谊不避权贵,遇事敢言,认为抗金失败,是掌权的大臣误国。指出,当高宗暂住扬州时,有数十万兵,由于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不明敌情,金人忽然来到,只得迫走江东。移住建康(今南京)时,尚有强兵和长江天险可守,却不设置水师,两宰相争执不下,金兵未到就沿海南逃。由此,章谊向高宗面陈战守四策:“有江海,必资舟楫战守之具;有险阻,必资郡县防守之力;有兵将,必驾驭抚循,不可为将帅自卫之资;有粮赋,必漕运转输,不可为盗贼侵据之用。四者各付能臣,分路以办,重赏严罚,谁敢不用命哉!”同时他还提出“保民、弭盗、遏寇、生财”的策略。绍兴二年(1132年),受任大理寺卿(朝廷最高审判机关长官)。宰相上奏,要调章谊任平江知府。高宗说:“谊,儒者,赖以奏谳平恕,使民不冤,勿令补外。”不久,升为吏部侍郎(吏部副长官)、刑部侍郎兼详定三司敕令(主理盐铁、度支、户部司政令的官)、徽猷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
绍兴四年,金国派遣李永寿、王翊为使,要求放回被俘的刘豫部属以及西北在东南的人,还协迫宋廷划河南正阳西南地给降金的刘豫,众臣为难,朝廷欲遣参知政事(副宰相)席益出使金国,席益以母老为由推辞,荐章谊代理。高宗说,“谊母亦老,朕当自谕之。”章谊闻命,毫无难色,告诫家人不要让母亲知道。之后,被封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到达云中(今属内蒙古)与粘罕、兀室谈判,不肯屈辱。金人叫他快回去,章谊说:“万里御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令萧庆授书,以道听途说之事责难章谊。章谊质问他根据何在,金人只好实告。章谊回朝,至南京,被叛臣扣留,他用计逃回。高宗嘉赏其劳绩,升他为刑部尚书。是年冬天,他随从高宗征伐淮阴,取得大捷,调任户部尚书。绍兴五年,章谊任温州知府。时逢大旱,米价飚升,章谊采用刘晏招商法,设粮米市场,招引各地粮商,使米价日趋平稳。诏令升官一等。绍兴六年,移守平江,高宗将临,供给繁多,章谊处置皆得其宜。回答称旨,赐带笏(玉制的记事手板),高宗说:“此不足以偿卿所劳,其勿谢。”是年,章谊复为户部尚书,奏营田之策。绍兴七年,章谊为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建康知府兼行宫留守,不久,提举毫州明道宫。绍兴八年卒,年61岁,赐谥“忠恪”。
《宋史》有其传,称章谊:“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
(作者系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