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村的变迁
周银芳
南方有一个村因座落在凤凰山下而成为凤凰村。
凤凰山迤逦秀美,就像一只羽毛蓝绿相间的凤凰时刻准备展翅高飞。山中资源丰富,有密茂森林、奇珍异兽、山茶野果,还有各种名贵中草药。
凤凰村所在地原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无人居住。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位十六岁就参军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季排长自愿放弃城里的工作,带着几位战友来到凤凰山脚下创业,力图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数年间开垦出大片的农田,盖起了简陋的木屋房,形成了凤凰村的雏形。他们的事迹和成就吸引了几十户移民来这里落户,政府也把过去的无名村正式命名为凤凰生产大队,并成立了党支部,季排长任生产大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季支书是打过仗见过世面的人,他和一起来创业的战友们一心想的是怎样把凤凰生产大队变成真正腾飞的“凤凰”。在那个年代农村以种粮为主保证农民的生活。为提高粮食产量,季支书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水稻专家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使之成为全县第一批引入双季稻的生产大队。
在季支书的恳求下,林业部门批准凤凰生产大队每年可间伐一些木材卖给林场,其收入作为生产大队的流动资金。医药部门也看中了凤凰山的天然药库,同凤凰生产大队签订了中药供应的合同,生产大队从中得到了一笔流动资金。短短十年间凤凰生产大队从过去荒无人烟的山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生活有保障、集体资金有库存的宝地。
季支书深知农村的落后关键是教育的落后,他和战友们用自己的转业费和退伍安置费以及生产大队的部分流动资金办起了育英小学,聘请了多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从此,朗朗的读书声和凤凰山中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凤凰生产大队最悦耳的交响曲。凤凰生产大队的巨大变化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生产大队成了全县学大寨的典型,季支书也被县里评为劳模。
正当凤凰生产大队的农民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时,县里决定要在凤凰山脚下建一座水库,用于改变附近生产大队缺水缺电的状况。建水库要占用凤凰生产大队近一半的农田,农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生产大队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少了一半农田就少了一半的收入。当生产大队的农民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感茫然不知所措,一边想建水库是政府的大事,理应支持,一边又为生活担忧。季支书心里也想,自己同战友来山区创业,初衷就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一个生产大队面貌改变了只是改变了农村的冰山一角,只有大多数生产大队面貌改变了,农村才称得上发展起来了。县里建水库是改变周围生产大队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凤凰生产大队理应全力支持。在统一支部班子成员的基础上,召开了全队人员动员大会,季支书在大会上说到:“乡亲们,我理解大家对建水库的心情,大家要知道,我们生产大队能发展到今天,除了大家的辛勤劳动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凤凰山的资源都属于政府的,我们没有权利动用,如果县里不给我们间伐树木、供应中草药的政策,队里就没有流动资金,我们就盖不起学校,请不来老师。现在轮到我们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候了。建水库未必会影响生产大队的发展,水库建好了,可以申请养鱼,失去了近一半的农田,可请上级批准我们开发一些山地种茶、种果、种药材。把鱼、茶、果、药卖了,就能为生产大队挣更多的流动资金,大家挣的工分值也就增加了。农田少了,可以请县里有关部门加大对剩余农田的科技投入,往高产优产粮食方面走。”听了季支书的话,大家打消了顾虑,纷纷表示支持县里的决定。
按照支部的部署,大家迅速投入建库前的准备工作,抢救了将被征地的粮食,把预测水位将淹没的树木砍伐卖给林场,药材一部分卖给医药公司,一部分移植到将开发的山坡。经上级准许,生产大队男女老少几百号人齐上阵,把不影响凤凰山整体景观长满杂木野草的小山坡开发成茶园、果园、药园,其面积是水库用地的两倍。县里十分支持凤凰生产大队,未动用生产大队一名劳力参加建库,让有关部门无偿赠送优质茶苗、果苗、药苗给生产大队,并派技术人员指导茶、果、药和高优产稻谷的种植。生产大队也成了全县为数不多的高优产粮和茶、果、药种植示范基地。凤凰生产大队的第一次变迁,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一座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共享的集灌溉、发电、养殖、观光为一体的水库,开发的茶园、果园、药园改变了生产大队单一种粮的农产品结构,科技的引进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集体资金的积累,为“凤凰”腾飞增添了动力。
改革开放后,原来的凤凰生产大队改为凤凰村。时间飞速而过,转眼到了大建高速公路的年代。季支书已年逾古稀,几次想让位给年轻人,村民不同意,季支书继续带领村民建设凤凰村。在此期间,市里决定高速公路要从村里通过,村里面临第二次变迁。搬迁老屋更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难度更大,季支书组织村“两委”挨家挨户说服村民。与此同时,季支书在村民大会上深情地说到:“建水库主要是造福附近村的村民,这次建高速是造福全省乃至全国的百姓,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凤凰村人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当年为了防止水库万一决堤淹没村庄,我们在开发茶园、果园、药园时就预备了一大片山地给大家盖新房,现在时机到了,搬迁腾地即利于通高速,又能建新村。政府答应在我们村设一个高速公路互通口,要致富修高速,凤凰村的腾飞迎来了一个好机遇,大家要把握住啊。”村民心里虽有不舍,但他们感到季支书每次讲的话都兑现了,最终大家都同意了搬迁。市里从方便村民生活出发,等到一年后新村建成才开始修建高速。
改革开放后,山地、农田都分给了农民,当年开发的茶园、果园、药园分给村民后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农民用这笔收入和政府的搬迁补贴,按照统一规划建起了别具一格的新村庄,育英小学也搬到新村旁,新村还盖起了养老院和文化广场。交通的方便使水库、“三园”、新村都成了旅游观光景点,四面八方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增加了凤凰村的名气、人气,还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村财收入近千万元,村民生活更加殷实,多数农户都买了小车。村民真正过上了幼有所学、老有所养、闲有所乐,出门有车的幸福生活。凤凰村的第二次变迁,为“凤凰”的腾飞丰满了双翼。
季支书是育英小学的名誉校长,每年小学毕业典礼上,季支书都要给学生们讲抗美援朝光荣史,讲凤凰村的发展史,要求学生们要秉承凤凰村人战天斗地的品质。从凤凰村育英小学走出去的很多人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回报凤凰村的养育之恩。有一位姓李的大学生得知季支书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时,主动放弃年薪几百万的企业高管工作,回到村里接替季支书的职位,成为凤凰村新的带头人。他一边请教老支书,一边同班子成员一起征求村民的意见,探索凤凰村未来发展的路子。他以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华新时代年轻人的眼光,集思广益描绘出凤凰村的宏伟愿景。凤凰山是原生态山脉,青山绿水便是金山银山。他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百姓准备把凤凰山打造成5A级旅游景点。凤凰村富硒资源丰富,他和村“两委”准备动员剩下的大半村农户搬迁到另一座山坡,再建一个新村,在原址建一座产学研一体的富硒科技的研发基地、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富硒功能康养基地。把凤凰村建成富裕村、长寿村、文化村、现代农业示范村、生态旅游观光村,吸引有文化有才华的乡贤和各地人才来凤凰村创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特色、具体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凤凰村第三次变迁愿景实现之日,便是“凤凰”涅槃腾飞之时。
凤凰村的变迁发展是我国农村无数个村庄变迁发展的缩影。凤凰村村民在改天换地过程中展现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千百年来我国广大农民优秀基因的传承和发扬。
凤凰村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是凤凰村在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百姓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变挑战为机遇、变困境为美景的结果。凤凰村人在改变乡村面貌、实现“凤凰”腾飞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完成了自身素质的凤凰涅槃。华丽转身为新时代新型农民的凤凰村人,将托起凤凰村永远腾飞。